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2019年4月27日「歲月築跡 ~ 細悅歷史」系列活動(三)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歲月築跡 ~ 細「悅」歷史
系列活動(歷史專題考察()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日期 : 2019427(星期六)
主辦機構 :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協辦機構 :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史學會、文化葫蘆、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及三聯書店

【序言】部分節錄自小思《一生承教》

「……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校政,祛除舊習,倡學術自由,由是舊學新知,兼容並包,俱臻蓬勃,而全國學術風氣亦為之丕變矣。……」上述內容刻在蔡元培校長的石碑上,寥寥幾句話,看似尋常,但做起來,真是談何容易!

有多少知道蔡先生的人 ? 有多少承得起蔡先生精神的人 ? 「五四運動」又有多少中學生讀完後會時時記起 ?

不要因為「五四」已發生了一百年,亦剛剛今年是過去了一個世紀,才徐徐記起,這段歷史的艱難道路,到了今天依舊艱難,但宏志絕不可輕輕消去。

【歲月築跡 ~ 細「悅」歷史系列活動簡介

本會為提升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更深入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以及香港本地的歷史變遷、社區的今昔轉變,已於 2018 10 月正式開展「歲月築跡 ž 細「悅」歷史」系列活動,並定期舉辦歷史講座及相關考察,邀請香港不同學者擔任講者嘉賓。

整個系列活動由本會主辦,香港教育圖書公司、三聯書店、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香港史學會、文化葫蘆及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共同協辦。

第一次活為「歷() : 漫話敦煌」,由李美賢女士主 2018 10 6 日下午在香港城市大學劉達泉演講廳順利舉行,約一百多位老師、同學出席,李老師向參加者分享了敦煌的歷史、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洞窟形制、石窟中彩塑的特色和壁畫的欣賞等,並帶了很多實物。三小時的講解,充實豐富,所有參與者聽得投入,積極提問,對講題深感興趣。

第二次活為「歷() : 香港保衛戰」,由是次系列活動協辦機構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邱逸博士擔任講者,於 2019 3 2 日上午在香港培道中學順利舉行,約七十多位老師、同學出席,邱博士分享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和英國「不降不援」的原因,並講解了在短短十八天的香港之戰戰爭中,不乏戲劇性的故事。講座後,學生對相關主題深感興趣,十分積極提問,反應踴躍,內容圍繞中日關係,甚具水準,所有參與者聽得投入,獲益良多。

第三次活(亦即本次)為「歷史專題考察()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由是次系列活動協辦機構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擔任講者,鄧博士將講解香港墓葬歷史與傳統殯葬文化,並參訪葬在園內的中港名人,包括蔡元培校長、周壽臣爵士及鄧肇堅爵士等。

鄧家宙博士簡介
~ 香港史學會總監及創辦人之一。珠海書院中國歷史研究所碩士,新亞研究所博士,研究香港歷史包括墓銘及佛學史,常親身帶人遊墳場及田野考察,尋找相關的香港歷史,著有《香港佛教史》及《香港華籍名人墓銘集(港島篇)》等,常接受電視媒體採訪及歷史專題講解,如《今日VIP》、《東張西望》等。

²  李葆葵

李葆葵為香港著名紳商。前清欽加二品銜,候選分巡道。民國時曾任農商部顧問,四等
嘉禾章及二等嘉禾章。對於香港社會建設、慈善事業貢獻良多。曾三次獲英皇獎章,1959
MBE勳銜。


曾創辦南北行寶興泰米行、寶順輪船有限公司,益泰輪船有限公司、中華藥房,並經營雲南

錫礦,出任廣東銀行董事。1904年任東華醫院總理。1907年任保良局總理。1909年創辦孔聖
會,任正會長,設義學30餘間。1910年參與籌辦香港大學,又創辦華商總會、僑港新會商
會,並擔任上述兩會會長。1913年創辦華人永遠墳場任董事。1914年獲委任為香港西藥公立
醫局主席。1915年委為保良局永遠顧問,1916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及國防局紳。1919年第一
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委任為維持米糧會襄理,充裕糧食,平抑米價,使市民免受饑荒。多次
主持對內地及國外的賑災工作。1922年出任華商總會主席。1925年負責統制糧食任務。1937
年被委任為華人核數師考試委員會主考委員,1948年任香港紳士法庭法官。1952年起邀請陪
同正按察司出席高等法院巡迴裁判禮升堂

²  周永泰家族

周永泰(1830年-1889年),19世紀香港商人,祖籍東莞常平鎮橋梓村,北宋名儒周敦頤二
十代孫,日後又輾轉遷居至東莞石龍鎮良家村。1862年(清同治元年)和元配李氏到香港營
商。據《周氏家譜》記載,周永泰初到香港時「籌辦冠婚喪祭所用之器具」,其後稍有積
蓄,「又從事於金銀首飾之業」。而且經營有道,故獲得很大的利潤。

他是一位有遠見的父親,見到世界上中外交通商務日漸繁盛,英文變得重要,故命兒子周少
岐、周蔭喬學習英文,周卓凡學習中文,希望兒子們能學貫中西,結果令兒子後來在商界獨
當一面。

其長子周少岐晉身為定例局議員,在商界名噪一時,為周氏家族奠下穩固的基礎。周永泰家
族是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其餘為李佩材家族、何東家族、利希慎家族。同
不少家族成員擔任政府要職,其中有周少岐、周埈年、周錫年擔任香港定例局(香港立法會
前身)議員、太平紳士,而其中周埈年、周錫年更被封爵。此外,周錫年之子周啟邦和其妻
譚月清是社交名人,其對生活的享受更深入民心。而周埈年之幼子周湛煌是鐘錶界名人,乃
宜進利集團(已清盤)主席。

²  利希慎

利希慎(1879年-1928430日),原名利應,名輯世,字遷羨,鴉片商人,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創始人,廣東新會人。父親利良奕,是最早從中國到美國的華工之一。生於夏威夷,年青時在美國受教育。17歲時方隨父回香港,入讀皇仁書院,畢業後曾留校任教,不久進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當職員。亦曾在馬來亞當過報館翻譯、開過鋸木廠;在仰光開辦雙德豐船務公司,被派往香港任經理。後來其父經營鴉片生意致富,利希慎繼承父業,販售鴉片,牟得暴利,再投資房地產,是港澳的「公煙(鴉片)大王」。

1923年他向英資怡和洋行以380萬買得東角一帶土地,原本打算興建鴉片提煉廠,但因香港政府宣布禁售鴉片煙,便改為發展利園山。即今日香港利園山道、利舞臺廣場、波斯富街(部分)、恩平道、新寧道、新會道、開平道、啟超道、禮頓道(部分)一帶,並註冊利希慎置業有限公司(希慎興業母公司),為利氏家族奠下「地產王國」的基礎。此後更涉足金融、貿易等多方面投資。

利希慎因澳門的鴉片專賣權而與人結怨,招來殺身之禍,就在1928430日中午,利希慎在中環九如坊至威靈頓街之間的路段被暗殺,身中三槍,呼救幾聲後倒地,當場喪命,而殺手逃去無蹤。槍殺案發生後,香港警方全力以赴緝拿疑兇,連利氏家族也懸賞兩萬元,卻一直未能破案。

²  鄧肇堅

鄧肇堅(1901321日-1986619日),香港企業家及慈善家,曾於1933年參與創立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並長年擔任董事局主席及總監督之職。

鄧爵士以生活儉樸、熱心公益及慷慨捐款著稱,先後任東華醫院及保良局主席,曾經多次獲勳,現時不少建築物都以他命名。鄧爵士穿長衫,剃光頭的形象,亦在民間留下深刻印象。他精通營商,把父親的銀號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使他成功在1924年,僅以23歲之齡成為東華醫院總理,至1928年更成為歷來最年輕的東華醫院主席,任內主持修建東華東院。在1927年,鄧肇堅當選保良局總理,並在1932年出任保良局主席,任內將保良局總部遷到禮頓道現址。為答謝鄧肇堅對公共事務的貢獻,港督金文泰爵士早在192989日委任他為非官守太平紳士。

²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11日-194035日),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廎,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²  馮平山 
    
馮平山(1860年-1931年),原名馮朝安,廣東新會會城高第里人、慈善家。1909年,
馮平山在廣州開設兆豐行從事藥材買賣。1913年遷往香港繼續經營,後來成為南北行之中的
一家著名商號。馮平山曾在1918年開始,與人合資開設穗安銀鋪、岐豐行、南生行、維吉銀
號、亦安銀號、東亞銀號(後來成為東亞銀行)商號等,1922年更與人合辦華人置業和安榮
置業。

馮平山的慈善公益事業,包括廣州方便醫院、香港1913年成為東華醫院總理,協辦大口
環義莊、同年7月新會天河圍賑災、1917年在新會會城創辦平山貧兒義塾、在香港與孔聖會辦
免學費男女義塾。1918年加入新會商會、成為保良局總理。1919年,在新會捐建白沙公園、
象山公園、嘉會亭、養拙亭及香港華商總會新樓。 他也曾擔任團防局紳,並出資推動廣華醫
院創辦免費留產服務。

馮平山支持中文教育,為官立漢文中學(今金文泰中學)的倡議者之一,並協助香港大學開
設中文本科課程及創辦中文學院,其兒子馮秉華和馮秉芬更為中文學院第一期學生。馮
平山更向香港大學捐出十萬港元興建中文圖書館,校方為其冠名紀念。



尚有更多名人故事未能一一盡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