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分析2021文憑試中國歷史科試卷(卷一)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分析2021文憑試中國歷史科試卷(卷一)

根據考評局資料顯示,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歷史科的總報考人數為6,193人,較去年增加114人。本會對今年中史科試卷(卷一)的簡略分析如下:

卷一

卷一必答題(甲部,第1題)出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今年的熱門課題,因按出題趨勢,隋唐盛世多在雙數年份出,亂世則在單數年份出,考生應有充分的準備。安史之亂在2017年文憑試必答題出了12分,問安史之亂後對政局的影響。

(a)是選項題,非常直接,只考對相關史事的基本認知。問及開元之治兩位著名名臣姚崇(有名的姚崇十策)及宋璟(諫官)、安史之亂兩位間接引發者李林甫(杜絕邊將入相)及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和),資料內容也清晰,考生不難掌握,唯一可能是不清楚姚崇推薦宋璟

(b)是直述題。問及李林甫及楊國忠如何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考生對這類提問應絕不陌生,資料一集中於講述李林甫的主張與安祿山得以坐大的關係,以及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和(安祿山叛亂目標是反楊國忠),資料二則是詳盡的列表,為十大兵鎮軍隊人數及十大兵鎮於安史亂前的節度史,前者反映了外重內輕情況,後者則見到安祿山領三鎮節度使及胡人比例較多,所擁兵馬極多。考生須緊扣資料,指出當中二人與各項出現的關係,回應題目所問。

(c)是分別舉出題,只佔4分,故篇幅不須太長,資料內容與上題一樣,但考生須留意分析角度有別。問及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原因,表一主要反映外重內輕情況,卷二則為安祿山等胡人節度使擁兵自重,威脅中央。

(d)是說明關係題,佔6分,題目清楚指出作答方向,資料三亦提及相關史事,考生只須援引史實,加以說明便可。宦官專擅則為由李輔國作開始先例,君主對宦官委以重任,宦官又於安史亂後扶君上帝位(唐肅宗)有功,形成之後的宦官干政,考考生充分指出各時期的例子,以作佐證。藩鎮割據則由於唐室為早日平亂,採姑息政策,使投降者眾多,又為穩定人心,大封藩鎮,這亦是因安史之戰而起。考生要緊扣當中的關係,清晰指出。

卷一必答題(乙部,第2題)出了國共分合。
國共分合今年雖是較熱門課題之一,但放在必答題確是罕見。上年第6題問了國共合作背景,今年則問失敗原因,整題以分析題為主,佔12分,其餘8分是從資料找出證據及說明原因。

(a)是考核對史事的基本認知,佔4分,資料一分別反映國民黨的政策是「容共」及「聯俄」,圖片一是清晰指出了毛澤東、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出席國民黨第一屆一中全會,可見「容共」。而圖片二則有「以俄為師」及「非學俄國不可」。題目難度不高,證據亦十分明顯。

(b)是解釋說明,佔4分,考生須說明為甚麼孫中山要提出(a)的「聯俄、容共」政策,要充分了解國民黨在當時所面對的問題,援引史實加以佐證。

(c)是分析原因,佔6分,考生要根據兩則資料分析第一次國共合作不能持續的原因,有一定難度。資料一上題已指出「容共」政策,而資料二清晰列明共產黨員六年間黨員人數急增,反映前者政策助長了他們的發展實力,對國民黨不利。資料一圖片二亦見國民黨共分兩黨派(一為汪精衛親左派,一為胡漢民親右派),加上資料二所說國民黨中央黨部有五、六個是受共產黨員控制,反映中共正分化國民黨,以致第一次國共合作不能持續。

(d)是分析原因,佔6分,考生要根據一則資料分析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原因,資料中的地圖指出了五項重要事件,考生須從中歸納原因為「日本侵略加劇」、「共產黨實力大減(長征)」及「西安事變促成」三方面,框架要多角度指出,建議是從兩個內部因素及一個外部因素入手。

卷一第3題出了秦,也是熱門課題,又是佔全題的模式。
(a)(i)、(ii)、(iii)都是直問地圖取分題及說明題,佔6分。頭兩條分題問及地名、運河及由哪一戰國時的國家修築長城,後一條分題是指出咸陽城在交通運輸的角色,此題考生要對秦代建設及疆域有深入的認知。

(b)是集中在秦始皇的統一政策,佔4分。資料十分明確指出秦統一貨幣及文字,考生又是不難掌握,兩項統一的成效也是教科書核心內容,分數不高,扼要說明便可全取4分。

(c)是觀點同意題,佔15分,頗考作答技巧,資料兩則觀點也是常問文句,一為秦的統治對當時禍害甚大,二為肯定秦統治的成就。考生須明確指出同意哪一個觀點,並多角度析論,須做到正反立論。觀點一集中在「人民遭遇空前慘酷」,觀點二集中在「秦人初創中國統一、施政有不足和受非議但均為時勢需要」。

卷一第4題出了東晉士族與北魏孝文帝漢化,也是熱門課題。
(a)(i)是說明題,佔4分,資料一亦清晰指出作答方向及相關史事,題目問及東晉在建立時面對的難題和應對方法,考生須緊扣資料,指出難題為「江南士族未歸化」(勢孤力弱),應對則為「重用北方士族王氏」(王與馬共天下),問法相對直接。

(a)(ii)是說明題,佔6分,沒有任何資料提供,但題目明確指出了三個作答方向,相對直接,考生須緊扣三方面,引用相關史實,說明東晉士庶階級分明的情況。

(b)(i)是找出證據題,佔3分,要從資料找出三項與孝文帝漢化措施有關的證據,一為「止歸葬(孝文帝之弟為河南人,入籍洛陽)」、二為「改姓氏(元氏是北魏皇室漢化之姓)」、三為「更定官制」(因寫了侍中司徒公,為漢人典章官制),整體來說,是要對漢化措施有較深入認識。

(b)(ii)是找出證據題,佔2分,簡單直接,清晰見到是「禁胡服」,孝文帝穿了漢族帝皇的衣冠,考生不難掌握。

(c)是立場同意題,佔10分,考作答技巧及論說能力,考生須指出是否同意孝文帝的漢化是成功的,宜要多角度分析及正反立論,以及引用相關史實加以佐證。

卷一第5題出了明、清集權及清初民族政策,明集權上年有問,清集權及民族政策也是大熱。
(a)是直問指出題,考生較易取分,為「執分位」,須對兩朝集權措施及部門名稱有認知,一定程度減低了考生選題的難度。

(b)是說明題,佔6分,考生須根據資料一所示內容(上題要填充正確),分析雍正帝如何利用軍機處加強君權,如權力凌駕內閣及六部、為軍國大事的中樞機構等,突出其功能及職責的轉變,整體來說,是要對清集權措施有較深入認識。

(c)是析論題,佔15分,一般考生不易理解資料的觀點,因沒有明言是高壓還是懷柔政策,尤是知識分子一說,故考生須兩者同時兼顧,也要有具體史事分析清對漢族的統治政策,針對百姓及知識分子兩方面,甚有難度。

卷一第6題出了英法聯軍之役、洋務運動及維新變法。
(a)(i)是找出證據題,佔3分,資料一標題也提及了是1860年的戰爭,圖中是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的情況,考生應不難理解。

(a)(ii)是說明題,問法直接,考生須分析《北京條約》(亦包含《天津條約》)對中國經濟和國防的影響,此問法是對外戰爭這課題常見的題型,考生須清楚引用相關史事,加以說明。

(b)是立場同意題,佔10分,十分常見的問法,考生對評論洋務運動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也不陌生,考生須指出同意哪一個觀點,宜要多角度分析及略作正反立論,以及引用相關史實加以佐證。

(c)(i)是直問指出題,考生較易取分,為「執分位」,應知道A是光緒,B是京師大學堂。

(c)(ii)是說明題,只佔4分,而資料三列及兩項內容,開宗明義是變法影響,考生只須扼要指出史例,加以分析便可,篇幅亦不須多。

卷一第7題出了建國初年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對外關係。
(a)(i)、(ii)是直問說明題,須從資料找出證據及說明措施成效,措施是「土地改革」(從標題為1950年代及佃農燒地契),考生如有準備此課題,也不難回答。

(b)為時間線配對,考生較易取分,為「執分位」,一定程度減低了考生選題的難度。

(c)為析論題,資料較多,但不難掌握,象徵着各時期中蘇的外交關係及相關史事,考核考生對當中的理解及緊扣兩國的關係轉變,作答須從四個時期入手,引用充分的史實作佐證。

卷一第8題出了改革開放。
(a)、(b)均為背書分析題,文字資料甚多,考生須根據資料分析改革開放推行背景、農村經濟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合共佔18分,比重甚大,要對課題有深入認知。

(c)(i)、(ii)為地圖題及說明題,共佔5分,考生須對相關地點有準確理解及解釋為何選在沿海地區。

(d)(i)、(ii)又是選項執分題,佔2分,似中三級測考題目,毫無難度

概括而言,題目是大路,亦可說是歷屆較淺的題目之一,但部分分題的題目較難,整份卷細分題題目越來越多,看似不是考核讀得深入及訓練高階思維,而是要讀得仔細。評論題只有3題,側重於背書分析題型,缺乏思考空間顧及的細節位頗多,課題內容亦是常見之問法,部分題目屬「間接翻炒」,大包圍出題成新趨勢,主要考考生是否讀熟所有課題,新中國問了兩題(第7及第8題),也極為罕見。另外,今年再次沒有25分長論述題,可見出題模式已有一定的框架,選答題的資料也不少,集中在圖像、海報

本會聯絡資料
Tel : 3187 2783
Email : hkhces@gmail.com



1 則留言:

  1. Titanium bikes - the world's first titanium bikes
    Titanium titanium ore bikes. From the stylish, titanium melting point stylish, stylish, where can i buy titanium trim and premium bikes to the sophisticated and most ceramic vs titanium curling iron reliable, the TiM makes our bikes our titanium mokume gane

    回覆刪除